首頁 > 議題分享

2019-12-18

議題分享 | 沒人跟我說還有「產後痛」…6種緩解方法產婦必知

生產後的第2天左右,腹部會感到陣陣疼痛感,這是所謂的「產後痛」喔!產後痛是子宮收縮產生的疼痛,雖然是生理現象,但有些媽咪會痛到受不了,有沒有緩解方法呢?
 
 
何謂「產後痛」?
 
產婦生完小孩後肚子感到不舒服,疼痛程度比經痛還要強烈一些,是身體出了問題嗎?別擔心,這是所謂的「產後痛」,是生產後子宮間歇性收縮引起的,主要目的在於幫助子宮止血,讓惡露與子宮內殘餘的血塊加速排出體外,幫助子宮恢復到原本大小,通常在產後2、3天較明顯,屬於正常現象喔!
 
一般來說,經產婦(生產第二胎以上者)的產後痛感覺較明顯,主要因為是經產婦的產後子宮收縮是「間歇性」且用力地收縮,讓子宮復舊,身體得以復原;相比初產婦「持續緩慢」的子宮收縮,兩者疼痛感當然不太一樣。
 
產後腹痛不全是產後痛
 
1. 感染
若是產婦子宮內膜感染,便會影響惡露排出、惡露異味,腹部也會感到異常疼痛,要趕緊就診治療喔!
2. 餵奶促使宮縮
產婦在哺餵母乳時,由於乳頭受到寶寶吸奶的刺激,會引起腦部分泌催產素,促使子宮收縮,造成腹痛感。
3. 飲食不慎
生完孩子後不宜吃太過油膩或寒涼食物,前者會造成肚子脹氣不舒服,後者易使氣血運行不順暢,後果都是導致腹痛。
4. 藥物造成
有些產婦生完孩子之後會出現便祕情況,這時候醫生會給其開些軟便劑,不過這類藥物的刺激會讓產婦出現傾瀉與腹部絞痛的感覺。
 
 
 
減緩產後痛的6個方法
產後痛的不適症狀大約1週後會消失,原則上不需要做特別處置,除非疼痛程度強烈到引起身體不舒服或焦慮失眠,可採取以下6種方式改善:
 
 
 
1. 告知醫師,視情況停止使用子宮收縮素或是減量。
2. 請醫師開鎮靜止痛藥物。
3. 下床走路,幫助子宮積血排空。
4. 採用俯臥的姿勢,可以減輕疼痛。
5. 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或是冰冷的食物。
6. 按摩足部的三陰交穴,或是背部膀胱經的相關穴道,可以減輕疼痛。 
 
 
產後照護重點,媽媽要看、爸爸更要懂!

▶ 自然產照護
 
1. 產後應按摩子宮至收縮變硬球狀,約6週子宮會回復原來大小,所以媽咪要多注意子宮的恢復狀態。
 
2. 排惡露是子宮恢復的過程,通常約需4-6週時間,惡露顏色會逐漸轉淡為透明分泌物。特別提醒,若是紅色的惡露持續2週以上,或是發出難聞的味道,就可能有感染或合併症狀的疑慮。(延伸:惡露量又變多?剖腹不會有惡露?產後惡露知識必看)
 
3. 自然產的婦女有會陰切開的傷口,如廁後可使用沖洗瓶,預防傷口感染及增進舒適感。(延伸:產後會陰傷口照護!沖洗瓶搭配優碘 使用方法超簡單)
 
4. 產後2-3天常有便祕情形,應多攝取水份、蔬菜水果及高纖食物。
 
 
 
▶ 剖腹產照護
 
1. 採取側卧位,使身體和床成20-30 角,這個姿勢可以減輕對切口的震動和牽拉痛。

2. 大約3、4個小時後知覺就恢復了,可以練習翻身、坐起,24小時後拔掉導尿管,下床慢慢活動。
 
3. 手術後6小時內應禁食,以後逐步增加食量。
 
4.手術後5、6天可以出院,注意陰道出血量,會比自然產多1-3倍,如果不適及時通知醫生。

5. 剖腹生產和自然生產一樣,都必須注意惡露變化、子宮收縮狀況以及是否有不正常出血。
 
6. 飲食上避免蔥、薑、蒜、麻油,容易造成傷口發炎、惡化,阻礙傷口恢復,導致產後恢復速度變慢。



文章來源:
https://maminews.com.tw/talk/article/120933?utm_source=FB-editor&utm_campaign=regular&utm_medium=post&fbclid=IwAR3OyDdE3yB9QGONO6B952JTmDOYb1jDwJRpSuCbTkU9xQ2v4epkcNUScVQ
PAGE TOP